[转]德国职场如何讲故事
by
leelight
·
Published December 5, 2018
· Updated December 15, 2018
我只能讲讲职场中的故事,因为我在德国的企业里混了20多年。华人圈里经常讨论,为什么很多印度人能做到世界500强企业的高管位置,华人却默默无闻。与印度人相比,华人在外企里相对而言不是很会讲故事,今天我们就来讲讲如何讲好一个故事。其实你每天都在讲故事,和老板讨论项目是在讲故事,要求升职加薪也是在讲故事。朱导讲怎么将现实生活变成艺术故事,我来讲讲怎么将艺术故事返回现实。
朱导刚才讲了艺术世界之中讲故事,我来总结一下,职场讲故事和艺术讲故事有什么不同,有什么相同,我总结了7点。职场故事与艺术故事的7点不同
在艺术中讲故事,你可以发挥。职场中只能取舍。艺术中你有10分的素材,可以发挥到12分,15分。职场中有10分,只能讲9分,8分,5分,甚至1分。但二者都要有开局,有冲突,有情节,有起伏和有结尾。
艺术故事可以让人哭让人笑,职场故事只能让人惊让人喜。但二者的目的相间,都是最后让人掏腰包。
艺术中讲故事,原则是不讲真话,编!所以片子结尾都会出现一句“情节若有雷同,纯属巧合”。职场中讲故事,原则是不能讲假话。你要用真话编出故事,感动别人。
艺术中,你要拍30分钟的短片,你大概会做个25分钟的时间轴,然后想在这25分钟里我要讲什么。职场中讲故事,想的是我不能讲什么。
艺术中讲故事,屁大的事情能拍成60集连续剧,比如我写的《洪门旧事》。职场中讲故事,天大的事情也不能超过60分钟。
艺术中讲故事先悲后喜,职场中讲故事报喜不报忧,报忧都是有目的的。
艺术故事是一波三折,职场故事是三波一折,C-level的管理人记忆力都很有限,所以做报告不要超过3件事情,超过了他们就记不住,你讲了第4件,前面3件就全都忘记了。
职场中讲故事 和文学世界讲故事不同的地方在于事情本身无法“无中生有”,也就是说你没有选题的自由。譬如说你是项目经理,项目本身就是故事的对象,你无法进行创作,但是你作为项目经理向有关方面汇报项目情况时,你就开始讲故事了。
以目的为导向 首先第一 个你要想的是,你要达到什么目的,想结果,PPT要倒过来做。比如说要追加经费,或是通过验收等等。比如说我今天的目的就是希望今天晚上有人请我吃饭。(哄堂大笑)这个目的最主要的决策人是谁,他最想要什么,然后你就讲他想听的,但是前面我已经讲了基本原则,不讲假话。
但是我们经常犯一个错误,我们肚子里有10点要讲,我们就觉得这10点是体现我们价值所在,所以我都要讲出来。但是老板想的不一样,他会想连这些鸡毛蒜皮的事你也跟我讲,所以第二点 你要学会取舍 。要考虑讲什么不讲什么,你不应该讲假话,但也不需要讲全部的真话。不讲你不拿手的东西,特别是学技术的,你行走于现实世界和文学世界之间。
而且我们经常不善于把复杂的事情讲简单了,而习惯把简单的讲复杂了。如何把复杂故事讲简单了,你要学会这第三点 ——做各种不同的比喻。(引用一个CRM系统项目报告为例,如何用比喻讲复杂的IT项目讲得通俗易懂)善用比喻
第四点 ,妙用提问的艺术 。 你要假设你的听众,一半以上是听不懂你所讲的。那些道貌岸然的C-level经理人很多都不懂,但是你会发现,他们虽然不懂,但很喜欢提问题。德国人在学校里学会的第一个就是提问题,他们没学会怎么回答问题。但是我们36计里有一计叫“欲擒故纵”,你在做报告的时候,特别擅长的那部分要留给他们提问题的机会,你得给他们提问题的机会,这样才能显得他们很懂行,你特别不擅长的部分要讲的天衣无缝,让他们不能提问题。
最后一点 ,明确答案 。 你故事讲到最后,一定要告诉在座的所谓的决策者你想要的答案,你讲故事总是有目的的,最后你要给决策者提问题,求答案。但不能是开放的问题,一定要提选择题。你要给决策者3个选择,不能有第4个,上中下,在给出这3个选择的时候,你甚至可以倾向于你要的那个答案,甚至于可以讲出你想要的答案。
不要有谦虚的开场白,谦虚很好,但显得你很不自信;
开场的第一句话很重要,第一句话要能镇住别人,可以调皮可以正经;
快速进入主题,否则他们就开始没耐心,很快就开始提问题;
不要用模糊的概念,会引起误解;
不要用专业术语,很多人不懂你在讲什么;
不要用解释性的语言,你要给出很清楚的描述;
原因和结果你有时可以倒过来讲,先引起好奇心-惊,然后给出原因-喜。
任蔚琦: 德国有句谚语叫Es gibt keine blöde Frage,nur blöde Antwort, 意思就是德国人觉得没有愚蠢的问题,只有愚蠢的回答。所以德国人很爱提问题。可是我们为了防止出现愚蠢的回答,就要尽量避免留下机会,让观众提出“愚蠢”(这里指我们不好回答或者不愿意回答)的问题。
Please follow and like us:
0